按照中央提出的“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路,2016年经济工作有“五大任务”,即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在当前国内外复杂多变的形势下,如何促进“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这三大任务协调推进、取得最优效果,在相当程度上关系到“五大任务”的顺利完成。
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其实是针对过剩产能、过多库存、过高杠杆的严峻现实问题或矛盾而提出来的有效对策。这三大任务之间有内在的逻辑联系,需要协调推进,方能顺利完成。
我国经济在过去长期过度强调需求侧管理的引导下,积累了严重的产能过剩、库存过剩和过高杠杆。以典型数据来说明,目前全国钢铁行业的生产能力大概在11亿吨至12亿吨,而全国的消费只有6亿吨至7亿吨, 钢铁 产能过剩;2015年,煤炭行业的总产能有57亿吨,产量36.8亿吨,产能利用率约为65%。从房地产的库存情况看,至2015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达71853万平方米,创下历史新高,这近7.2亿平方米的商品房库存,相当于720万套住房库存。从经济学角度来分析,当前严重的过剩产能、过多库存都是商品供给大大超过有效需求的表现。
过剩产能、过多库存的成因,除了此前4万亿元一揽子刺激计划外,还有经济中的加杠杆行为——杠杆率的反复上升,客观上加重了产能过剩和库存过多的严重程度。为应对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银行业对钢铁、煤炭、水泥、房地产等行业给予了增速过快的信贷投放,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在地方政府的极力支持下,获得了银行业的巨量信贷投放和信托业的大量高利率融资。
至2015年末,银行业各项贷款余额为98.1万亿元,比2010年末增长95%,在贷款余额快速增长和不良贷款率上升的情况下,银行业不良贷款总额也在增加。截至2014年末,全国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余额为15.4万亿元,地方政府或有债务达8.6万亿元。客观地说,背负着高杠杆的主体,主要是各类企业和地方政府。
从上述数据来看,去产能、去库存太快或太慢都不利于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防风险和惠民生。如果去产能、去库存太快,自然会使经济增长速度和GDP规模过快下降,银行不良贷款率过快上升,金融风险加大;如果去杠杆太快,则会使部分企业资产负债快速恶化、地方财政金融风险较快上升,同时使银行业不良率较快上升、盈利较快下降。因此,去产能、去库存要与去杠杆协调推进。
总的来说,为适应和引领新常态,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都要积极开展,但更要强调协调推进,综合施策、有机统一,以便取得最佳效果。
积极协调推进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其含义是指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都不能太快或太慢,而要适度;三者之间大致步调一致,即要保障产业结构升级换代、新旧动力转换、经济提质增效、就业收入增长等目标协调实现。譬如,按照国务院对钢铁、煤炭行业去产能的有关部署,今年将加快对这两大行业去产能的步伐,但是我们不可能在当年或一年之内将钢铁行业约30%以上的过剩产能、煤炭行业约35%的过剩产能给强制“削除掉”。如果这样,就意味着要关闭全国约三分之一的钢铁厂和煤矿,势必严重影响经济增长、职工就业等目标,还可能引发社会问题。当然,如果一年之内只去除钢铁、煤炭行业百分之一二的过剩产能,这将几乎看不到任何效果,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因此,钢铁、煤炭行业去产能一定要积极和适度,即要制定三年至五年计划,每年应当去掉一定百分比如5%至10%的过剩产能。这个“度”的把握,就在于有助于结构升级、动力转换、提质增效、就业增长和收入增长等目标协调实现。对当前约720万套的商品房库存开展的去库存工作,也宜照同理进行。
协调推进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应当处理好实体经济和金融业的协调发展关系,即促使实体经济的去产能、去库存与金融业去杠杆的协调推进。从形成实体经济过剩产能、房地产过多库存的原因分析,一方面实体经济主体企业和房地产开发商主观上调动各种资源,包括加大融资负债,从而累积了过剩产能、过多库存;另一方面银行业机构及各种影子银行在短时间内集中给予实体经济主体企业和房地产开发商过多的贷款和融资,客观上助长了过剩产能、过多库存的严重程度。因此,去产能、去库存与去杠杆实质上是同一事件的两个方面,即实体经济(包括房地产)要去产能、去库存,金融业要去杠杆。这就要求实体经济与金融业同步开展、协同推进去产能、去库存与去杠杆这一系统工程,实体经济主体企业和房地产开发商要有计划、积极主动地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同时银行机构和影子银行要积极引导和协调配合它们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通过一段时期的持续努力,才能使实体经济主体企业的过剩产能和房地产开发商的过多库存减至合理度,并使其负债率降低到能够持续负担的程度,同时银行机构和影子银行的杠杆率才能回落到合理度,才能保障金融业自身业务和盈利能力稳步提升、不出现系统性金融风险。在这一过程中,实体经济各类主体要转型升级、结构优化、技术进步、提质增效,金融业要提升为实体经济提供金融创新服务的支持力度。
在实体经济与金融业协调推进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或自身难以克服的矛盾,如待安置工人的增加、职工收入的减少等,这就需要各级政府部门推出相关配套改革政策措施,社会各方提供必要帮助。针对于此,从中央到地方及各类市场主体,应当积极贯彻中央提出的“五大政策”,即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如此将大大减轻“三去”任务完成过程中的“阵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