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机行业也有许多企业积极走出,并取得了不菲的成绩,如海天、伊之密等等。但是,有成功自然也有失败。如何正确打开“走出去”战略就成了许多企业关注和关心的问题了。笔者整理分析了几家知名企业,从他们“走出去”的历程里得出了些许结论。
明确本土战略计划
众多“走出去”企业开始的第一步往往都是在当地建立自己的生产基地。从中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企业要走出去必须在当地拥有自己的“原产地”。这样就缩短了与当地企业竞争的部分成本差距,也更有助于了解本土文化、市场需求和变化,更能融入当地社会。所以,塑机企业在实施“走出去”战略时,要在当地建立自己的生产中心。
文化冲突
矛盾与冲突,两个事物相互结合所带来的必然产物。玻璃大王曹德旺在美国投资10亿美元建厂遭遇“水土不服”,企业管理经验、方式、制度和生产理念等与美国本土的企业文化存在较大差异,引起车间文化冲突。这是企业“走出去”没有充分了解当地市场文化和有效融合两者文化的问题。
企业在建立自己的生产中心后,必然要招聘当地人进行生产活动。不同的社会环境造成不同思想的人,曹德旺美国工厂的冲突就在于此。欧美国家标榜“人权”,在他们看来,人的利益、生命健康最为重要,而中国企业大多都有这样的弊病:对国家劳动标准的执行并不那么严格,中国企业更加注重效率和产量。但是,这对欧美人来说就是大问题!
如何融合两者就是一个重中之重,这一点,万华化学就做得很好。万华化学在并购宝思德之后,整理分析该公司过去管理制度,在保留当地管理文化的同时,增设绩效考核系统,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提高个人工作效率,提升企业效益,使得双方都获得身心上的满意。
所以,塑机企业在外管理理念应在保留当地企业管理文化的同时,结合实际进行增删,这样才能在不触及当地人敏感点的条件下获得有效收益。
生产首选是“智造”
企业在外生产车间聘用人员的成本是一笔不小的支出,尤其是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人工成本明显高于国内。但是,科技的发展逐步解决了低水平的人工费用。在前往工业4.0时代的途中,塑机行业机械设备的发展水平有了极大提高,全电动、自动化和智能化等技术的发展使得塑机能高效模拟人体的简单动作,更有高端机器人和机械手能进行较为复杂的人工劳动。
高端塑机设备不仅节省了人工成本,更凭借其精准的数据采集和输出,节约了原材料的使用,提高的产品的合格率,降低了能耗。所以,塑机企业如果“走出去”,并在外建厂应该积极建设高科技生产车间,节省低端人工费用,合理聘用专业机器设备维护、检修人员。
其实,塑机企业在“走出去”上所要注意和解决的问题不在少数,除笔者以上所述几点外还有很多,如明确全球市场行情,并进行分析;及时维持资金链,避免断链;获得国家政府和海外政府的支持等。
“走出去”是我国企业发展壮大,市场全球化,国家经济发展必然选择和必经之路。它能优化企业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推动企业技术、经济、市场战略的发展,凝结中小企业力量,实现企业之间的有效合作与长远发展。只有在宏观角度影响全球市场才能提升我国企业的品牌名声和影响力,更能提高我国全球市场经济地位和在“国际工厂”里的“角色担当”。